南越國是趙佗于西漢初年(公元前203年)在嶺南建立的地方政權,歷五世,長達93年。趙佗鑿渠筑路、筑“三關”、絕道斷關、二次出使,漢越重修于好,在客觀上促進了嶺南政治、文化、經濟的發(fā)展,為嶺南的安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著作《水經注》及清代著名學者屈大均著作《廣東新語》有有關“秦三關”記載:“趙佗在樂昌西南二里上抵口筑城?!?span>1986年,廣東省文物考古隊、樂昌文物工作者共同考古發(fā)掘調查時發(fā)現一處城墻遺址。尚存遺址為城墻轉角東、西向長58.7米,南、北向寬28.5米,面積約1673平方米基址;出土器物有繩紋瓦、筒瓦、陶片等文化遺存。
趙佗城遺址,臨河高居,所處之地又有“瀧口”之稱。《水經注》載:“瀧口有任將軍城,南海都尉任囂所筑,囂死后,尉趙佗自龍川始居之。”《元和郡縣志》載:“秦楚之際、南海尉任囂因中國方亂,欲據嶺南,故筑此城以圖進取,此城尉佗因之,逐有南越?!薄跺居钪尽芬灿嘘P于任囂在樂昌西南二里的武水筑城、派兵戍守,俗稱“任囂城”之稱謂的記載。這處城堡應在南越國滅亡之后即廢棄不用,清康熙十二年(1673年)仍存地堡。所以,在城址處范圍沒有發(fā)現西漢中期以后的器物,但從城址南面800米處的對面山(大拱坪)發(fā)現春秋戰(zhàn)國至兩漢時期207座墓葬群,說明這里自周代以來就是嶺南的交通要道,經濟發(fā)展、人口眾多,戰(zhàn)略地位十分重要。至東漢時期,粵北樂昌才繁榮起來。
南越國是嶺南地區(qū)第一個封建王國,是一個地方性政權,是趙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,趙佗自稱“南越武帝”。其后臣屬西漢,接受漢朝封王。都城設在番禺(今廣州),廣州是嶺南地區(qū)的第一個古都。
秦朝末年,陳勝、吳廣領導農民大起義。反抗秦始皇的殘暴統治,四方諸侯、豪杰互相爭奪,中原陷入戰(zhàn)亂。這時,擁兵數十萬的趙佗與北方的冒頓并稱“北強、南勁”。趙佗按照任囂關于“秦為無道,天下苦之……番禺負山險阻,南北東西數千里……可以立國”的臨終囑咐,封關、絕道,筑起了三道防線,聚兵自衛(wèi)。
任囂所說的“番禺負山險阻”主要是指橫臥在江西、湖南和廣東、廣西邊境的五嶺?!拔鍘X北來峰在地,九州南盡水浮天?!币猩脚R海(古代珠江河面寬闊,稱為海)是廣州的山川地勢。北控五嶺,近扼三江,是廣州的攻防要勢。趙佗洞悉廣州防御要領,為了防止北方戰(zhàn)亂南延,加強對嶺南的控制,嚴封五嶺的四關——橫浦關、誆浦關、陽山關、湟溪關;斷絕4條新道——江西入廣東南雄一路,湖南入廣東連州一路,湖南入廣西賀縣一路和湖南入廣西靜江一路;構筑了捍衛(wèi)番禺的三道防線:樂昌-仁化-南雄防線,英德-清遠防線,石門要塞防線。北兵要逾五嶺攻南越,不破這三道防線,是到不了番禺的。趙佗城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建起來的。
公元前208年,趙佗封關、絕道;3年后,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、象郡,從而統一了嶺南地區(qū);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。這是嶺南第一個都城。